由于植物都有自身的生長周期,所以其移植也有著特定的時間要求。一般來說,正常的移植時間普遍選擇在樹木的休眠期,也就是秋季落葉后至春季萌芽前的這段時間。夏季由于植物已經(jīng)開始代謝和生長,此時移植容易破壞其代謝系統(tǒng)的平衡,并且回復困難。冬季雖然也是部分植物的休眠期,但此時通常氣溫較低,根系缺乏再生能力,栽植的成活率不高。
但隨著如今
寮步綠化工程的日益增多,一些工程就不可避免的要在非正常移栽季節(jié)進行施工,因此也就面臨著環(huán)境、氣候等多重不利因素,在此情況下為保證植物的成活率,就需要更多的技術和工序保障。
一、 苗木的選擇
由于反季節(jié)種植的環(huán)境條件已經(jīng)相對惡劣,因此對于栽植苗木的挑選就要更加謹慎。除規(guī)格形態(tài)符合設計要求之外,盡可能要挑選長勢旺盛、具有發(fā)達根系且無病蟲害的健壯植株。優(yōu)先選擇具有生長勢的幼、青苗,它們在移植以后更易存活。如果具備條件,最好選用容器移栽苗。為避免長距離運輸,應盡量選擇鄉(xiāng)土樹種,一來其原植地和移植地的生長環(huán)境相類似,二來運輸距離也較短。
此外,在運輸過程中也要做好包裝、遮擋和保濕補水工作,減少運輸途中苗木自身水分的蒸騰量。夏季運輸最好選擇陰天或晚上,冬季除避免水分蒸發(fā)外,還要做好夜間防凍措施。裝卸車時應輕吊輕放,避免損傷苗木和造成散球。苗木運到現(xiàn)場后應及時栽植。
二、土壤處理
非正常季節(jié)種植苗木,要求土壤必須有足夠的厚度,且土質(zhì)肥沃疏松,保持良好的透氣性和排水性。因此在種植之前,要充分了解種植地的土壤特性,從而采取相應的改良、消毒、施肥和松土等措施。
三、種植穴
非正常季節(jié)種植,苗木的土球及種植穴尺寸必須要達到,且盡可能超過標準的要求。同時提倡使用人工挖種植穴,尤其是土壤較黏重的情況下,人工挖穴有利于土壤回填。挖掘過程要保證土穴內(nèi)不存在任何雜物,做好土穴的清理工作,之后再并施入腐熟的有機肥作為基肥。
四、修剪
1.種植前
非正常季節(jié)
寮步綠化工程的苗木種植前應加大修剪量,減少葉面呼吸和蒸騰作用。對于分枝明顯、新枝著生花芽的小灌木,應順其樹勢適當強剪,促生新枝,更新老枝。
2.種植后
苗木種植后的修剪主要是為了控制樹形和避免水分過量蒸發(fā),尤其夏季水分蒸騰量大,及時修剪的苗木成活率要比晚修剪的高得多。修剪過程中要確保傷口平整,一來是減少傷口水分的蒸發(fā),二來也可以防止細菌感染。同時,可摘葉的應摘去部分葉片,對于樹木主干上萌發(fā)的新芽可以抹掉,樹冠修剪處萌發(fā)的則可保留,這樣既避免了樹體養(yǎng)分的過分消耗,有能培養(yǎng)出較好的樹形。
五、支撐固定
在苗木定植完畢之后,通常還需要設立支架對幫助其固定,以防止風吹等造成苗木歪斜或傾倒等,影響成活。尤其是新移植的大樹,土球與移植地土壤結合尚不緊密,容易松動,不利于新根的生長。支撐的材料和方式可根據(jù)樹體情況進行不同選擇,但必須結實耐用且一次到位,反復支撐不僅無法起到作用,還會影響苗木的成活。
此外,對于名貴樹種或不耐寒的苗木,冬季移植時還可在樹冠覆蓋薄膜或是四周設置風障等。